外语部(日俄) 滕州实验高中 日语部

联系我们
外语部(日俄) 滕州实验高中 日语部
电话:0632-5650066;5080032
邮箱:sygzryb@foxmail.com
地址:滕州市学院东路339号(实验高中五楼)

高考结束!这几样东西千万别晒朋友圈!

【高考志愿】2018/6/15作者 / teacher2350

高考期间凡是与钱有关的事情都要谨慎!这6种会泄露信息的东西千万别晒朋友圈。

1、高考准考证

有考生觉得高考结束,准考证没有用了就随手一扔。但是你要知道,忘记考生号和密码需要准考证,到大学报到也需要准考证,所以请考生务必保存好自己的准考证。

还有些考生觉得自己好不容易考完了,随手拍一下自己的准考证晒到网上,但是你要知道,你的个人信息可都在准考证上呢!

2、个人身份证

身份证上有我们的个人信息,千万不要在网上随意晒。即使你对身份证号码和姓名做了模糊处理,在懂图像修复技术的人手里,分分钟可以恢复或加以改造利用,请考生们注意。

3、考生号和密码

考生号是整个高考期间使用最多的号码,请务必保管好,如果考生号找不到了,可以到学校查询,如果不是应届在校生,可以到区县高招办查询。

与考生号同时使用的密码也是要牢记的,千万不要告诉无关人员,因为一旦遗失或需要重置是很麻烦的。

4、志愿填报表

有的考生为了留念或留存,会用手机拍下表格,但是务必记得这些照片千万别晒出去!

5、成绩单或查询页面

成绩好的同学想晒一下成绩单是可以理解的,但是,切莫将成绩晒上网发到朋友圈,这类照片同样可能暴露考生号、姓名等重要信息。

6、录取通知书

录取通知书晒晒信封或封面可以,内文千万不要晒!你的照片、姓名、身份证号、准考证号、考生号、录取专业甚至大学学号都在上面。

这些东西千万不要在网上晒学会保护个人信息哦。另外,为大家梳理了10大高考招生常见骗局,家长考生看过来面对骗子的花招要“擦亮眼睛”!

1、假冒招生人员谎称有“内部指标”可操作“低分高校”

骗子伪造文件、印章,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,假扮高校招生人员,或吹嘘自己神通广大,与高校或招考主管部门的领导有“关系”。

他们声称,只要愿意出钱,即使考生没上学校投档线,甚至没上录取控制分数线,也能将其“操作”到相应学校读书。然而,当家长将余款如数交完后,他们给家长的是伪造的假通知书,或者卷款逃之夭夭。

防范提醒

高考录取工作中不存在所谓的“内部指标”,也没有人能突破政策规定“操作”高校录取。

2、艺术类招生只要价钱保证录取

由于艺术类招生种类繁多,投档排序规则和操作程序复杂,加上省外艺术类招生计划要根据生源情况在全国范围进行调整,致使录取持续的时间较长。

一些不法分子抓住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,利用录取持续时间长的特点,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从中运作“帮忙搞定”,或以“不交钱就不录取”、“不交钱就退档”威胁考生和家长,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。

防范提醒

在艺术类考生录取工作中,考生的正常录取不会受到任何影响,希望广大考生及家长调整好心态,切不可“病急乱投医”,以免上当受骗。

3、混淆成人教育与普通高校教育 ,只要交钱就能上大学

一些招生骗子故意混淆网络教育、成人教育、自学考试助学辅导等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,蒙骗希望就读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,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上大学,甚至上重点大学。

家长花钱后,拿到了录取通知书,入学之后方知上当受骗,就读的根本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、专科,而是自学考试、成人教育、网络教育等形式的教育。

防范提醒

网络教育、成人教育、自学考试也是高等教育的形式,但跟普通高等教育有区别,入学门槛较低,不需要高考分数即可就读。

考生和家长拿到录取通知书后,一定要通过官方指定的查询渠道进行录取信息比照验证,对招生高校的办学类型进行确认,避免上当受骗。

4、协助查询录取信息,向考生家长“报功”

每年招生期间,有些骗子钻家长和考生对录取信息不了解的空子。

本属于正常投档和录取的,却向考生家长“报功”:是由于他找了朋友,花钱疏通关系,考生才被投档或录取,并借机向家长收取钱财。

防范提醒

1.考生不要轻易将自己的身份证号、准考证号等信息泄露给别人。

2.所有考生均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自己的录取状态。到“录取待审”状态时,说明考生已被相应高校录取,正在办理录取手续,因此不必过于担心,更不要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。

3.特别提醒考生,只有在官方指定的查询渠道查到的录取结果才是真实可靠的。

5、自称军校机关有“内部招生指标”“计划外招生指标”

一些不法分子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工作人员诈骗,有的假冒军校领导、军队干部,吹嘘有“内部招生指标”、“计划外招生指标”;更有甚者,编造虚设招生机构,伪造各种公文,诱骗考生和家长。

防范提醒

1.军校招生与其他地方高校招生一样,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。

2.军校招生没有计划外名额,军队和武警部队不允许任何个人私自携带招生公文,招生过程不存在向考生或家长展示公文这一环节。

3.考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后,要通过官方指定的查询渠道进行查询验证,分辨真伪。

6、以“自主招生”名义行骗 ,“自主招生”渲染成“自由招

一些骗子利用考生和家长不懂自主招生、定向招生政策进行欺骗,吹嘘可以弄到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,保证录取,公开叫价,收取高额“定向费”。

防范提醒

经教育部或省教育厅批准可以进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已对社会公布,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既要达到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合格标准,还要参加高考,并达到高校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,由高校按招生章程公布的相关规则择优录取。

7、以高考为由头的“木马”诈骗

诈骗者向考生和家长发送带有木马链接的短信,或者在网站上设置一个诱骗性的木马链接。发送虚假查分网址,根据家长填写的个人信息进行精准电信诈骗。

家长点进去后,木马程序便植入手机,获取关联银行卡等信息,通过拦截获取支付验证码,经网购消费变现或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红包转账提现。

防范提醒

陌生号码发送的关于高考相关的网址链接切勿点击。考生成绩、志愿填报、录取信息查询需登录生源地招生考试信息网进行查询。

8、谎称能办理各类“特长生”加分

许多不法分子声称能办理各类“特长”照顾资格,帮未上线考生获取降分优惠,以“特长生”录取。

防范提醒

各地高考录取分数线严格限定了考生能否被录取,任何个人和机构都不可能在考生没达到分数要求的情况下“破格”录取。

9、伪造录取通知书

不法分子或中介通过编造虚假招生院校、虚假合作办学单位,以邮寄虚假录取通知书方式忽悠、蒙骗考生将各种费用打入个人或机构的银行账号。

防范提醒

录取期间,招办工作人员都在录取现场,与考生见不上面,也不会委托中介。考生应耐心等待高校通过“EMS”快递的录取通知书和相关报到须知。

再次提醒

1、所有骗局都围绕一个“钱”字,凡是涉及钱财,考生及家长一定要高度警惕。

2、遇到招生疑难问题,要通过正规渠道查询核实,不要轻易将考生身份证号、准考证号等信息交予他人。

3、遭遇招生诈骗,要及时向招生机构和公安机关举报,维护合法权益。